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渣滓洞女监是怎样绣红旗的?
  2. 相约不嫁,联袂而死的自梳女,只能和死人结婚,是女性的悲歌吗?

渣滓洞女监是怎样绣红旗的?

“我这里有针,有线。

”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江姐的心一阵比一阵激动……地下党的来信,在人们手里传阅着。已经读过信的人,又把目光转向牢房深处。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旧棉絮里。在她临危时,竟没有来得及交给自己的战友,而是在过了好久以后,人们才从她的遗物中找出来的。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一颗红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对,就这么绣。” 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相约不嫁,联袂而死的自梳女,只能和死人结婚,是女性的悲歌吗?

自梳女宁愿一辈子不结婚也不愿在嫁人之后任人摆布,即便作为自梳女她们仍然受到了许多约束,但为了平等和自由甘愿不婚、不爱,这其实是清末女性意识的觉醒。

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杭州女子监狱内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大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尤其从明清之后,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女性受到的束缚和压迫日益加深,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为女性立贞洁牌坊上,从明到清,立贞洁牌坊的数量逐渐增多,"夫为妻纲"对女性的束缚即使在丈夫死后仍然不能停息,大多数女性犹如困兽,在漫长的岁月中,只能守着丈夫的灵牌,孤其一生。

“自梳女”群体出现于清末广东地区。广东地区作为最早一批的通商口岸,为“自梳女”群体的兴起提供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条件。一方面,在精神上,广东作为通商口岸多有西方人居住在此,西方在对中国经济输出和掠夺的同时,也进行文化的输出,这就使得西方平等自由的思想开始逐渐传入,在婚姻中饱受封建礼教摧残的女性在接触到这些思想后,开始不甘于传统礼教的束缚,寻求冲枷锁的办法,于是她们开始用不婚来宣誓自己对独立、对自由的追求,哪怕搭上的是自己的一生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西方的资本输出,使得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广东等通商口岸出现,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为女性不婚选择独立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女性即使不通过婚姻也可以通过工作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女性从家庭跳出开始进入社会,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拥有与男性一样工作的平等权利,靠自己的劳动获取金钱和食物,相比于被婚姻和家庭束缚的一生,女性开始选择一种新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生活。

自梳女宁愿背负严苛的后果也不愿嫁人其实是女性在长期遭受压迫后的反抗。对于她们来说,与其在丈夫死后被迫孤独终老,不如由她们自己来选择孤独终老,只要遵守作为自梳女的约定,她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和男性一样拥有自己的工作,可以不用依附于夫家而活,虽然看似没有婚姻的一生可能是悲哀的,但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她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人格是独立的,一段不幸的婚姻还不如不结婚。“自梳女”的出现,体现的是女性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追求。也许放在现代社会这种做法可能令人不解,为她们无法结婚和恋爱感到惋惜,但放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她们的选择代表的是数千年来对女性不公和压迫的反抗,是顺应思想解放潮流的表现,是女性平等独立意识的觉醒。

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杭州女子监狱内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杭州女子监狱刺绣作品,杭州女子监狱内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