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蜀汉的无当飞军都有什么贡献呢?
  2. 为什么西方史学家把西夏党项人称之为唐古特人?

蜀汉的无当飞军都有什么贡献呢?

”无当营“是有的,“飞军”也是有的,但“无当飞军”,是没有的。

“(司马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即王平)于南围。”——《三国志》引《汉晋春秋》
“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华阳国志》

这俩凑活凑活,就被编出个“无当飞军”,听着是不是很燃,是不是想交钱订阅?

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说,现在炒得大家热血沸腾的什么些个"陷阵营"、“白眊军”、"先登死士"、"白马义从"之类的,最初都是由一些痴迷三国的小清新粗粗浏览了几本叙述三国兵制的书,然后像摘抄徐志摩诗集经典句子来写情书一样,凑成豆腐干贴在网上然后被网络大神们当资料收集起来,再经过演绎描述,就全给夸张成古代的特种部队了。

所以千万别被那些杜撰的穿越***给骗了。

然而在历史上,这支“飞军”却是真实存在的。据说是诸葛亮平定孟获之后,挑选少数民族壮勇组建的部队,这份史料真***难辨,不过蜀汉多山地,少数民族常年活跃于山林草木之间,若真有这样一直军队,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恐怕确实像是在飞——就跟人猿泰山似的。

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 賨(cong)叟 、 青羌 、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

这其中的賨(音从)叟 、 青羌都是少数民族,是这支部队的主体,比如青羌,属于古代西南地区羌族的一支,服饰尚青色,故称;又比如賨叟:

“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华阳国志》

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飞军五部的规模共约一万左右,却被诸葛亮视为"图敌"的凭借,可知其精锐。原因是南征后蜀汉的兵员很多来自少数民族,比如赤甲军、南中五子、邓芝所设的射猎官等等,这些部队经过诸葛亮的一番***,本来就生性凶悍的少数民族士兵,后来更熟悉战阵配合,因此战斗力奇高。

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一个***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在这段时间内涌现了很多的勇猛之将,比如关羽、张飞等,亦出现曹操、刘备这样的英主。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劲旅部队,比如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曹操的虎豹骑,当然还有蜀汉的无当飞军,这些劲旅都有过辉煌的战绩,亦做出一些贡献。

那蜀汉的无当飞军有什么贡献呢?

无当飞军的组建是诸葛亮在征南中后,因为南中的蛮夷兵士作战勇敢,诸葛亮就以当地的蛮夷兵士组建了无当飞军。无当飞军组建后,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从而无当飞军在身穿铁甲的情况下,尚可翻山越岭,同时亦善于防守和野战。

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领是王平,最后一任是张嶷,无当飞军在住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时,都曾立下功劳。

比如在一次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因为器重马谡,所以那次的先锋没又让久经沙场的魏延等人担任,而且让马谡做了先锋,之后的事大家都熟悉,就是马谡失去了街亭,因为街亭的丢失,让此次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亦损失不小。

开始的时候诸葛亮虽然叮嘱过马谡如何布兵,但马谡之后却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而且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王平屡劝马谡,但马谡不听。

从而导致马谡的军队全面败退,正在这时,王平就带领一千无当飞军,以声张虚势的办法迷惑魏军,从而其他部队得以安全撤离,让蜀军极大的减少了损失,不仅如此,在那种危机的局势下,王平亦得以全身而退。

王平和无当飞军因为在此战中立下功劳,所以王平也更加得到诸葛亮的器重,被封为讨寇将军,并且让他统领无当飞军。同时无当飞军也成为了诸葛亮北伐的重要核心精锐部队。

后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让王平带领无当飞军屯兵南围,司马懿则让曹魏名将张郃攻打王平,不过在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的坚守下,张郃始终不能打败王平军。

虽然无当飞军在正史中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华阳国志》对无当飞军的评价非常之高。

为什么西方史学家把西夏党项人称之为唐古特人?

党项人是生活古代中国西北部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一支少数民族。到北宋时期,党项部落崛起,其领袖李元昊建立***,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中国的史学家把建立西夏***的这个民族称为党项族,而西方史学家却把他们称为唐古特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中西方对党项族源流音译不同所致。

早在两汉时期,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就生活着现在藏族人的祖先,当时被中原王朝称为唐旄和发羌,泛称“羌”。东汉时期,羌族逐水草而居,渐渐迁徙到青海湖畔,屡次进攻汉朝的中西通商要道河西走廊。东汉朝廷多次调兵遣将征讨羌人,老将马援受命出征,老当益壮,西破陇羌,羌人的攻势才被压制下去。

到了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拓跋氏在青海湖畔建立了吐谷浑***。鲜卑拓跋氏与当地的唐旄、发羌不断结合,逐渐产生了一个新兴民族,这就是党项族的源头。唐高宗时,唐王朝灭掉了吐谷浑***,吐谷浑遗民依然生活在青海湖周边地区,逐渐分化出了藏族、党项族、土族等民族。

搞清楚了党项族的源流,就能解释为什么西方史学家把党项人称为唐古特人。党项族血统一部分来源于唐旄、发羌,这个“党”和“唐”读音相似。“党项”又可以读为“党羌”。青藏地区在元明清时期也经常被称为唐古特。所以,西方史学家根据中国王朝的习惯称呼,把有***和羌人血统的党项人称作唐古特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唐古特是蒙语,意思是唐的人(也可以理解为附属唐的人),党项远祖拓跋氏屡次为唐建功立业拓跋思恭(李思恭)为唐平定黄巢立功赐姓李封节度使,后世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也是以这个为依据起兵反宋的

和***同祖,都是古羌人的后代。古羌人部落生活在现甘肃内蒙等黄河上游地区,由于部落发展人口增加,原来的土地上养不活那么多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外扩张。古羌人部落分为好几支,一支向西南进入青藏高原,演变成现在的藏族,一支向东进入黄河中游,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部落,还有其它支向西向北的不得而知,估计是向西向北的没有生存下来。最后一支留在原地,就是羌族部落,而党项人就是羌人部落的一个分之。所以说党项人和***是亲戚。

不仅西方史学家,我国元朝时期也是这么称呼的。唐古特,也有译作“唐古忒”,元朝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立的西夏***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

元代《马可波罗行纪》中第一卷第五十七章对唐古特有专门记载。“在这个沙漠中行走三十天的路程以后,便到达一个叫做沙州(即我们所说的敦煌)的城市。它位于东方与东北方之间,服从于大汗的统治,整个大州的名字叫做唐古忒。西方史学家的称呼应该是由此而来。

西夏的党项人与蒙古人一样都是游牧民族,尚勇好斗,骁勇善战。西夏的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全国共计50余万的军队。面对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的进攻,西夏的党项人顽强抵抗,重创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在西夏灭亡后,党项人迁到了青海、四川、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还有一部分留在了西夏故地,与当地的其他民族一起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所同化,最后蒙古人口中的“唐古特”就这样消亡在历史长河中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羌族刺绣情书作品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